岁序更替,华章日新。自2016年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以来,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刻展现中心用创新助力非遗发展,用行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此次中心携带凝聚了团队多年研培心血和经验总结形成的“文艺叙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丛书,并精选其中的15个非遗文创样品和系列周边衍生品,从新疆乌鲁木齐市远跨4200多公里来到深圳参展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
丛书共四部,包括《文化符号:新疆非遗刺绣衍生品》《文化记忆: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口述实录》《文化审美: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的故事》《非遗巴扎:从民间到高校的新疆刺绣传承宣传实践》。丛书在中华文化的广阔视野下,深植于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中,深入挖掘和阐释了新疆民间共有的地域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促进新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智力支持。其中,《文化符号:新疆非遗刺绣衍生品》一书是国内首部有关“非遗技艺”传播的“融媒体”“新形态”形式的著作,以独特的视角精选了新疆各民族共有的刺绣纹样,通过深入的符号学阐释,展现了这些图案背后丰富的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和地域风貌。丛书出版后先后受到了《中国民族报》《文艺报》《新疆日报》石榴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肯定,并刊载书评、访谈。近百名传承人群对出版系列丛书进行反馈并在公众号留言。
同时,此次展出的新疆非遗文创样品和系列周边衍生品,由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王敏教授团队依托中心的非遗研培项目,联合非遗传承人设计研发。其中,多款新疆非遗刺绣皮雕包是王敏教授团队基于新疆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历史现实,结合“文艺叙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从书中对新疆名民族代表性刺绣图案在针法、纹样色彩上的深刻解读,所精心研发设计的佳作。
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来欣赏此次中心系列丛书及非遗文创衍生品参展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暨九年来非遗研培事迹影像回顾!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既是中心王敏教授团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心结合地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生动例证,更是中心助力新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具体实践。在今后的参展中,中心也将携展品继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宣传的新路径,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在践行“文化润疆”的道路上继续笃行致远,用勤劳的双手绘就新疆非遗事业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