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期而遇的美丽——石河子大学植物学专家施翔参观新疆大学中华手工刺绣展厅侧记
天很高,也很蓝;水很荡,也很清;在这么一个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 空气里到处氤氲着崭新生命特有的气息。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学院)也迎来了“风景文学、植物美学与文化旅游”跨学科论坛。这场论坛汇聚了疆内外文学、历史、风景研究、植物学等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为我们奉上为期三天异彩纷呈的讲座。在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天,石河子大学的植物学专家施翔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名为《美丽新疆:有故事的植物》的讲座,这场讲座在这个春天带领我们与新疆的植物来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王敏老师在为施翔老师一行人展示刺绣小样
在这场讲座中,施翔老师用轻松的语调、幽默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灵性的植物,植物的视觉、嗅觉、听觉无不让在座的我们惊叹;更为重要的是,施翔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天山南北不同地域植物,无论是生死三千年、不同部位叶子形状各异的胡杨,根系发达,甚至长达 30 米的柽柳(红柳),还是沙漠里会随风滚动、播撒种子的风滚草,这些在新疆沙漠、绿洲中生长着的植物,就像一张张生态名片,静默地向我们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
如果我们把刺绣看成一种社会文本,那带有喀纳斯湖光山色自然风光、二道桥大巴扎人文景致的刺绣展品就是一个个可待解读的文化符号;那带有蓟草、薰衣草图样的系列笔袋,带有石榴花、雪莲花图样的系列项链,和那带有“香妃与沙枣花”、“楼兰美女与红柳”、“西王母与昆仑雪莲”的“西域十三美”系列的刺绣团扇与明信片就成了带有新疆特有生态气息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新疆名片。如果说世界上最美丽的邂逅是美与美的碰撞,那此时这个展厅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美的集合。
王敏老师为施翔老师讲述刺绣品背后的故事
除绣品外,展厅里还陈设了许多新疆植物标本,不仅有棉花、石榴,还有天山脚下的红花和沙漠之中的风滚草。其中一些标本是王敏老师偶然在野外所得, 它们带有新疆这片土地的自然灵性,为这方小小的展厅增添了不少野趣。
在展厅内,施翔老师听着王敏老师解读着自己对新疆地域植物的创意转化和创新发展的想法,看着展厅内这些新疆植物题材的系列绣品,不由地也想要加入进来,希望这场跨界交流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无论出发点是生态还是美学,新疆都是他们的根,是他们永恒的出发点。
参观结束时,大家在展厅的“镇馆之宝”——绣有象征团结和谐的石榴花屏风前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跨界交流的瞬间。此刻,窗外的风依然肆虐,湖水依旧汹涌,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个春天属于新疆的生态保护、文化发展,属于愿意为家乡做出点滴努力的建设者,我们期待着春风可以吹到到天山南北更远、更为广阔的地方。
注:版权归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