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巴仑台站:学员家访:“自强不息的民间刺绣传承人”——敖热拉木加甫
2016年-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新疆大学项目回访工作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自2018年7月23日起,新疆大学非遗回访B组(巴州—伊犁段),开始踏上巴州站工作的美丽旅途。
主人公:“自强不息的民间刺绣传承人”——敖热拉木加甫
地址:巴州和静县巴仑台镇巴仑台村
2018年7月27日,新疆大学非遗刺绣回访小组B组(巴州—伊犁段)来到了巴仑台镇的巴仑台村,在这里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回访。上午,回访组一行人驱车前往巴仑台镇巴仑台村的敖热拉木加甫的店铺“和静县乌仁满都海手工刺绣店”。敖热拉木加甫的店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景区内,店内整洁干净,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摆放在店内的各个角落。
敖热拉木加甫与她的店铺
敖热拉木加甫第一次接触刺绣是在7岁,当时自己的奶奶就经常刺绣,她会缠着奶奶教教自己,奶奶是她的刺绣启蒙老师。不过母亲因为担心影响到学习却不支持她学习刺绣,为了让母亲消除顾虑,敖热拉木加甫向母亲承诺,学习刺绣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也不会耽误做家务,母亲看她这么坚定,便也不再反对。自此,开始了她和刺绣不解之缘。
正式学习刺绣是在她10岁的时候,她先拜师她的大姑,谈起自己的大姑,敖热拉木加甫不禁面露笑容,她说在自己5岁的时候就在大姑家生活了一年,所以大姑对她而言,是很亲近的家人,因此,通过向大姑学习,她掌握了很多刺绣方法。18岁时,大姑不幸病倒了,躺在床上,她便细心照顾着,在大姑还有意识的时候告诉她“等我哪天不见了,帮我完成一个事情,你绣上两条龙,送到黄庙去,如果你觉得龙很难绣,姑姑给你出个主意,用我收藏的被子面,按照上面绘制的龙复刻到纸上”。1995年时,她的大姑离世,为了完成大姑的遗愿,她开始着手绣两条龙的准备,托亲戚帮忙去青海提货买线,准备完毕后,开始绣龙,绣完后,遵照大姑的遗愿送到了黄庙。她说大姑在配色方面给了自己很多建议,比如绣长短针时,学会用浅色的线搭配。
敖热拉木加甫的作品《天女取经瓶》
谈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敖热拉木加甫告诉我们,她的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仅靠父亲一个人放牧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远远不够,2004年父亲因心脏病逝世,给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母亲也因此一病不起,她作为家中长女,意识到该是她扛起家庭重担的时候了,妹妹也要开始上大学,得想办法挣钱供妹妹上学。于是,在2004年5月黄庙开始维修时,她决定带着妹妹去画壁画以获得一些收入,虽然以前没有画过,但心里想着一定要做到,力争三个月后完成。后来,在当地的王爷府也画过壁画,2006年在夏日嘎村里盖的小庙里也画过壁画。
敖热拉木加甫向我们展示她的刺绣作品
敖热拉木加甫说,她自己一直在坚持绘画和刺绣,但母亲身体不太好,经常住院,她得在身边就近照料她,家庭现状使自己无法有很多时间去完成作品,但她曾荣获新疆工艺美术大师荣誉,她不能辜负这个称号,必须要坚持下去,传承下去。她还和我们谈起和先生的缘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生活不易,但因为先生和自己都从事工艺美术这个行业,他们彼此间有共同的理想,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很是幸福。说起自己的贵人,她的眼睛里满是感恩,她说她的贵人是巴州蒙古族企业家,他的汉名叫巴音俊,蒙古名字叫巴德和。在这位恩人的引荐下,她于2010年去内蒙古上大学,学习工艺美术,她说这对她的影响非常深远。她认为,就因为常常心怀感恩,所以,幸运一直伴随着她。
回访期间,我们还看到她店铺里挂着的很多奖状,以及好几个奖杯,谈起这些获奖经历,敖热拉木加甫很开心,并表示以后会再接再厉。
敖热拉木加甫的获奖成果
敖热拉木加甫说,虽然现在在这里生意没有那么景气,但是她不会放弃,她要做能发现当地之美,传承优秀文化的使者,她想要坚守在这里,凭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向前。此次的回访,让大家对敖热拉木加甫有了较之在新疆大学接受刺绣培训期间更全面深刻的印象,她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民间刺绣文化传承者,也是一位面对人生逆境仍能不断努力,拥有顽强毅力与高洁品质的人,更是一位对个人的生活品质有所坚持、对有恩于她的人念念不忘的人。从她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她对刺绣以及对工艺美术的热爱,更看到了她对生活保有的最初的热忱,无论经历了什么坎坷,她的生活信念永远积极向上、不卑不亢,这让回访小组中在场的每一位年轻学生都深受感动。这位传承人的故事,让大家明白:积极生活的真谛便是心怀理想、努力进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你所热爱之事持之以恒的坚持之中。
注:由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非遗研培项目组供稿,版权归中心项目组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