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关于我们  学术活动  培训动态  学术研究  学术日志  招生招聘 
当前位置: 首页>>培训动态>>传承人群回访>>正文
非遗研培学手艺 刺绣脱贫谱新篇—2017年度新疆大学非遗研培项目回访C组侧记·吐鲁番篇
2018-10-02 08:02  

非遗研培学手艺 刺绣脱贫谱新篇—2017年度新疆大学非遗研培项目回访C组侧记·吐鲁番篇                                                                                       

 

                                 

2017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新疆大学项目回访工作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自2018年10月1日起,新疆大学非遗回访C组(吐鲁番—喀什段),开始踏上南疆地区的回访之旅。  

  2018年10月1日下午18时,合着举国同庆的鼓点,在项目组负责人王敏教授的带领下,2017年度文化与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新疆大学非遗研培计划项目组一行六人踏上了赴南疆的漫漫回访之旅。因为交通堵塞,原本三个小时的车程被拉伸至五个小时,赶到首站吐鲁番时天色已晚,项目组成员修整了一夜,于10月2日正式开始了回访工作。  

   

忙里偷闲的坚守——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  

  虽然已经入秋,“火炉”吐鲁番还是骄阳似火。在吐鲁番辟展乡二村,我们见到了新疆大学非遗刺绣培训2017年度第3期的学员——家在乔克塘村2组的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一听到项目组要来的消息,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便骑着电动车赶来,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里坐坐。高高的爬山虎架,蓝色的雕花门框,三五只山羊,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的家是一个干净的小院,处处充满维吾尔族的农家风情。院内的长塌上摆放着由她亲自绣的金丝褥子,即便是在爬山虎的绿荫下,褥子上的金线也闪着耀眼的光芒。待我们在长塌前坐下,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便端出圣女果、哈密瓜和自家地里产的葡萄让我们品尝,清凉的水果扫去了我们在路途中的暑气和倦意。尤其是她自家地里种的葡萄,虽然个头不大,但是非常甜,口感极佳,让人不由得感叹吐鲁番的葡萄果然名不虚传。  

 

回访小组成员对学员进行访谈  

 

  在交谈中我们得知,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的家中上有八十多岁的婆婆,下有一双儿女,家里的收入由自家承包的七亩葡萄地、在外跑车的丈夫和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在嫂子家店内当裁缝的收入共同构成。然而,传统的葡萄种植费工耗时,不仅要定期除草浇水,而且采摘季节十分集中,如果采摘下来的葡萄未能及时卖出就必须加工成葡萄干,否则很快就会变质。秋收后还要把葡萄秧盖起来以免其在冬天冻伤,加之有时需要找帮工,近两年葡萄的价格不高,葡萄地里的劳作不但非常辛苦,而且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丈夫常年在外跑车,他的收入用于自家房屋的翻新,只有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的收入用来贴补家用。阿依加玛力·阿布都热合曼说道,从新疆大学的刺绣培训班回来,她的刺绣技艺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她已经有些时日没有拿起绷子和绣线了。一是迫于生计,她没有过多的时间从事这项耗神费力的工作;二是现代人对这份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度不高,手工刺绣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断层,新疆的刺绣品并未真正进入市场;三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传承固然有其存在的基础,但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或多或少会限制刺绣技艺的传承。尽管她十分清楚这份传统刺绣技艺需要传承,但她确实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听到这儿,项目组的成员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非遗培训担子的分量,就眼下而言是脱贫;从长远来看,是传统手工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这条路注定道阻且长,但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合作社里的刺绣能手——努力曼古丽·木沙  

  努力曼古丽·木沙,家住辟展乡乔克塘村1组,虽然刚刚25岁,却已经和婆婆美丽可汗合开了一家刺绣合作社。在新疆大学非遗刺绣培训课上,她以活泼的性格和精湛的刺绣技艺给项目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项目组成员刚走进刺绣合作社,就被门面房内琳琅满目的刺绣品所包围。这里不仅有机绣的花帽、衣服,还有带有手绣图案的提包、抱枕和被褥。五颜六色的花布、各式各样的针法,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手工艺人的工作场域,更像是一个小型的民间刺绣文化展览馆。  

  合作社的加工间内摆放了几台缝纫机,缝纫机上不仅有还未加工成型的小孩儿棉裤,还有美丽可汗未完成的绣品。努力曼古丽说,从创立之初到现在不时可以接到疆内外的刺绣订单,合作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家人共同努力而来。这其中不仅包括公公和丈夫的精神支持,努力曼古丽·木沙的妹妹也加入到手工刺绣的行列。可以说,正是出于对本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热爱,所以才有了这个手工艺合作社;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才有了合作社一步步地发展壮大。美丽可汗又说到,由于乡里信息闭塞,所以她十分希望能拥有和儿媳一样去新疆大学培训、学习的机会,能够就传统手工刺绣与更多的人交流;参加一些展览会,让民间的刺绣品走出吐鲁番,走向全国。  

 

 

项目负责人王敏教授与学员就刺绣产品进行交流  

   

  从这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刺绣合作社里我们可以看到,民间的力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刺绣传承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但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国家辛勤的灌溉——政策作为支持;国家通用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充当中介的作用,可以将刺绣传承人和其他刺绣从事人员以及市场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帮助更多的手工刺绣品走出相对狭窄的生存空间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妇联助力结硕果——凯丽曼的合作社  

  顶着烈日,我们在街上等凯丽曼的儿子等了许久,就在我们想要鸣鼓收兵之时,这位维吾尔小伙终于出现了。这时,另外一位培训学员——阿依吐拉汗·斯迪克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在二人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鄯善县凯丽曼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见面,凯丽曼的儿媳古丽努尔便把我们迎进门去,并向我们介绍起合作社内分布情况。合作社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陈列着很多维吾尔族刺绣作品,尤其是店面北墙和西墙上那一百来顶各式各样的维吾尔族花帽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项目组成员争先在这里合影留念。  

  合作社的二楼是办公室和培训场地。在总经理凯丽曼的办公室内,通过和古丽努尔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婆婆凯丽曼是设计师,负责刺绣纹案的设计;凯丽曼的大儿子负责外联搞销售,儿媳古丽努尔负责具体的培训事宜。除此之外,合作社还雇佣了一些师傅操作刺绣机器,组织绣娘给喜爱手工刺绣的学员上课。这一切都要归功于2014年国家所提倡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吐鲁番地区妇联于2016年拿出250万资金用于各类传统手工艺的培训。作为传统刺绣手工艺的代表,凯丽曼拿到了20万元的资金用于合作社的建设。截止目前,凯丽曼的合作社累积培训学员200多人次。其中,曾在新疆大学刺绣培训项目中拿到“优秀学员”称号的阿依吐拉汗·斯迪克脱颖而出,从一名普通刺绣学员成长为一名享受工资待遇的刺绣培训老师。通过刺绣培训和学习,阿依吐拉汗·斯迪克不仅拥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更在授课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手工刺绣事业给她自身带来的自信和价值。  

 

 

项目负责人王敏教授与学员们进行亲切交流  

 

  对于合作社的产品,除了在本地的旅游景区的部分商店出售,合作社还与一些内地的商家签订了生产订单。然而,这距离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凯丽曼的刺绣合作社只是吐鲁番地区刺绣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我们不仅看到了吐鲁番地区刺绣事业的发展后继有人,更看到了刺绣这项传统手工技能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可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一代代手工艺人的坚守下,新疆的传统手工刺绣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项目组成员与学员们合影留念  

 

 

注:由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非遗研培项目组供稿,版权归中心项目组所有,禁止转载。  

 

关闭窗口
学术活动  
培训动态 更多>>
· 新疆大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项目... 05-21
· 新疆大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项目... 05-12
· 新疆大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培训项目... 05-14
· ​一“线”相通 全“新”全意:新疆... 09-05
· 新疆大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成果... 09-04
· 云端赏绣·远去的牧歌 07-18

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666号新疆大学(校本部)科技楼
邮编:8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