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雄福:新疆民间故事中的美德主题
新疆,这片位居祖国西北、地缘辽阔的地方,因“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广袤无垠、壮观神奇的地形地貌,孕育出新疆民众形态各异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这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地处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的地理区位,也造就了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其中,民间故事作为新疆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祖国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穿梭在新疆各族人们生活中,也为新疆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19年11月6日上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马雄福在新疆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和我们分享了题为《新疆民间故事中的美德主题》的讲演。人文学院部分青年教师、民俗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民间文艺学、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新疆大学刺绣培训班学员聆听了此次讲座。
传纲要精神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此次,马雄福老师就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和发挥制度保障作用等六方面为学员详细讲解了该文件的内容,提纲挈领地为传承人群传递了纲要精髓。
在提到总体要求时,马雄福老师强调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建设;并鼓励在座的传承人群在传承技艺的时候要根续美德,把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手工刺绣艺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这份耳传心授的刺绣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马雄福老师向传承人群传递纲要精神
讲美德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追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便是灿烂文化中的精髓所在。而作为善的代表,“孝”历经时代考验、代代相传,成为了“百善之首”和中华儿女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准则。此次课上,马雄福老师便向传承人群们讲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孝道的故事,使大家受益匪浅。
首先,马雄福老师向传承人群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孝的故事,尤其是董永卖身葬父,唐节度使崔山南家孝顺婆婆、乳姑不怠和王祥卧冰求鲤这几则故事,从慎终追远、礼待公婆、孝侍父母几个方面诠释了孝道文化的内涵;并将孝作为贯穿个体生命始终、具有连接个体与家庭的纽带的特质娓娓道来。
民间故事《卧冰求鲤》
其次,马雄福老师选取了几则新疆民间故事,从身边人、家乡事出发,向传承人群讲述了孝道文化在新疆民间故事里是如何体现的。其中,民间故事《靠劳动养活自己》辨析了愚孝和真正的孝之间的区别;《老人为什么受尊重》从在世界各地尚有遗存的弃老习俗出发,宣扬了老人的生活智慧;民间故事《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说明了儿女对父母不孝的今天就是他们的倍感痛苦的明天……可见 ,这些散落在全疆各地的各民族民间故事,都从不同侧面烘托出新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认同。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疆卷》封面
及其包含的孝道故事《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同时,马雄福老师也说道,这些美德故事,不仅丰富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内容,还为其他艺术门类提供了创作素材,成为民间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在座的绣娘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为自己的作品增添更多文化创意。
梳文化脉络
作为民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学样式,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显得更加繁琐。为摸清这一文化家底,我国历史上曾进行过三次较为系统的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课程的最后,马雄福老师就以此为基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领域的三大工程。
学员正在认真听课
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整理工作。这一工程始自1984年,完成于2009年,前后耗时25年之久,被称为“文化长城建设工程”。为了配合这一工作,当时新疆建立了上至自治区,下至乡镇村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今年恰逢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开始35周年纪念,全国现正在征集现70岁以上、当年从事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耕耘者、守望者、传承者,并将对他们进行表彰,这也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民间文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6年发起、组织并实施的“民间文学数字化工程”是民间文学的第二大工程,这一工作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前两期工程共收录了超过20亿则民间故事,目前第三期的工程还在持续更新中。
第三次民间文学的整理工作是由国家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工作,预计利用从2017年开始的8年时间,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基础之上,筛选出更具典型性、代表性和区域性的民间文学作品,在丰富中华文库的同时,实现民间文化的创意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民间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此外,马雄福老师还向传承人群特别介绍了中宣部和中国文联于2011年启动的、新疆于今年着手的“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工程,并以此鼓励参加新疆大学此期刺绣培训的传承人群们能够认真学习刺绣技艺,力争在这一书卷上留下自己的一笔。
马雄福老师与部分传承人群合影
民间故事寓美德,山川千里总相生。通过马雄福老师的这堂课,传承人群们不仅了解到国家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也体会到了民间故事的美德教育功能和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坚定了自己学习和传承中华手工刺绣的决心。项目组成员也真诚希望她们能以针为媒,以线为笔,绘出大美新疆、绘出祖国的壮美山河。
注:由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非遗研培项目组供稿,版权归中心项目组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