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探访新疆历史、民俗与文化的魅力
——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刺绣培训班学员的博物馆之旅
编者按:为了让学员对新疆的历史、民俗与文化有直观的感受,对非遗衍生品的营销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心项目组先后组织学员走进新疆大学民俗博物馆与自治区博物馆,游览二道桥大巴扎。游览过程中,学员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与经验,还放松了心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访学员们的博物馆之旅吧!
第一站
新疆大学校史馆、民俗博物馆
5月7日,学员们来到“博物馆之旅”的第一站——新疆大学校史馆、民俗博物馆。开班典礼上,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葛国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学员们能够充分体验大学校园生活,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带回家乡,因此参观新疆大学校史馆就显得十分必要。
新疆大学校史馆包括序言厅、峥嵘岁月、时代华章、蓝图绘就四个版块,分别从建校历史、政企文化名人、与国内外其它高校互动的3个角度对新疆大学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绘。政企文化名人版块对学员们的鼓舞很大,大家作为新疆大学学员,不仅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而且表示今后也将以他们为榜样,争做优秀的新大学子。
新疆大学民俗博物馆则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瀚海霓裳、丝路艺韵、史鉴千秋、活色生香、城乡纵览、天工物化,分别从服饰、艺术、文献、饮食文化、民居、手工艺等6个方面进行介绍。新疆大学2015级民俗学硕士生古力扎尔·买买提作为解说员为大家进行了细致的解说,使大家对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站
新疆国际大巴扎
5月16日上午,中心项目组组织学员来到了“博物馆之旅”的第二站——乌鲁木齐著名地标性建筑新疆国际大巴扎。由于天气炎热,项目组为学员们集体购买了纯净水,让学员们能够更加轻松愉悦地进行游览。
与陈列历史文物的博物馆不同,二道桥大巴扎可谓现代快节奏消费文化中的旅游产品博物馆,对学员们而言,也更显活色生香。富有新疆各民族特色的地毯、乐器、摆件、首饰琳琅满目,无疑都紧紧地抓住了学员们的眼球,让学员们辗转徘徊,流连忘返。
希望学员们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要对手工艺品旅游市场有视觉上的直观了解,更要思考如何在让所做刺绣品走出家庭、走向市场,如何让非遗通过嵌入旅游市场营销,从而转化为经济效益。
第三站
自治区博物馆
5月16日下午,学员们结束大巴扎的参观后,继续来到“博物馆之旅”的第三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最大的文物收藏基地,自治区博物馆自然不可错过。
参观过程中,学员们不仅通过大量文物了解到丰富绚烂的古西域文明,还通过服饰展厅和民俗展厅的介绍了解了新疆各民族的民情风俗。位于二楼的衍生品店使学员们受到的启发最大,仅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件文物,就衍生出充电宝、桌旗、丝巾、ipad包等多种精致的现代生活用品。可见文物也可通过多种形式的ip转换走进更多现代人的视野中。让文物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让非遗技艺通过文物的ip转换实现文化增值,也正是学员可以实现和完成的。
结语:“博物馆之旅”结束了,探访了新疆历史、民俗与文化的魅力之后,学员们收获颇多,通过前期理论课的学习,学员们已经学会变换思维与眼光去看待历史文物与文化产品了,也希望学员们能一直带着这种思维,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注:由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非遗研培项目组供稿,版权归中心项目组所有,禁止转载。